嬰幼兒感冒是讓大家都頭疼的大問題。
女人們聚在一起時常說的一個話題就是自己的寶貝如何如何的好,但是又有幾個女人是真正的在關心自己的小孩呢?
經常幫小孩推拿穴位了么?!知道自己的小孩肚臍出了什么問題了么?!哪怕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小孩在天氣變化時要頻頻感冒而提前采取些許措施了么?!
下面千重就以自己的理療經驗總結一下,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到你。
1.首先是看肚臍收好了沒有。小孩出生第一天就應該關注這一點,如果還翹在外面,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艾絨敷,能買到好艾絨最好,不然自己用手搓一點艾絨就夠了,正常幾天就收好了;
2.肚臍又叫神闕穴,最能看出小孩正氣之足與不足。正氣足則免疫力高,不會輕易感冒。所以經常給小孩敷艾絨,能明顯提高其正氣。此法簡便易行,又不用花多少錢,需要的只是耐心而已;
3.小孩感冒咳嗽發燒流鼻涕的主治穴位在大椎、肺俞、天突、肺募、曲池、身柱和至陽等穴之中,視具體癥狀取穴;會說話的小孩可以用壓痛法在其背部找到相關痛點,就是用食指腹按壓上背部和喉嚨以下兩乳以上,叫痛的地方既是,尤其是長期咳嗽不好的,大椎、肺俞、至陽多是痛點;
4.在天氣變化時提前預防的方法:以大椎至至陽穴中間區域為主,可以用手掌多肉處也就是大小魚際肉輕輕推拿即可,以30分鐘為限,多推不限;也可以用紅花油、正骨水、通絡油等所有打通經絡性質的藥油都行;平時可以在大椎穴貼敷跌打損傷類膏藥,一片剪成四次以上,穴位貼敷保;
5.另外就是經常用濃艾葉水給小孩泡澡,好處多多:防、治皮膚病,光滑美白皮膚、提高其正氣;同時可治皮膚騷癢、痱子、小傷口、輔助艾灸治療濕疹等(以后專門介紹);
6.病時用以上打通經絡性質的藥油涂摸以下穴位并稍重推每穴15分鐘以上:發燒(曲池、大椎為主);咳嗽(曲池、大椎、肺俞、肺募為主);流鼻涕(曲池、人中為主)……,具體輔助穴位要自己總結,因為每個小孩的敏感穴有不同;
7.感冒初起時可配合紅糖水、帶根蔥白黑豆豉煮濃湯加捂汗法;
8.艾灸取穴同6,并可配合用7;但凡咳嗽,最后皆可加灸命門、腎俞、腰眼、腰陽關,只因腎水不足,火方上行;
9.總原則:不能接觸生冷,不要馬上洗澡,前后以2小時為限。
⊙注:本文章部分來源于網絡,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