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上吐下瀉的原因是:脾胃不和
因為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負責化生精微氣血,然后上輸至心肺,是為升清。食物進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后,必須往下行走進入小腸,進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說胃主降,而且是降體內的濁氣、濁物;脾喜歡干燥討厭濕氣,一旦脾濕就無法升清;胃需要滋潤害怕干燥,一旦干燥就無法降濁。雖然它倆的喜好相反,但正常情況下,它們像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夫要倆一樣,各司其職,使身體正常運轉。
上吐是因為胃將初步消化后的食物精微送給小腸的能力減弱了,胃的降濁功能失調,不降反升而嘔吐。脾的升清功能失調,脾不升清使腸鳴泄瀉。
肚臍眼是調理脾胃的和事佬
因為脾是秋收之土,胃是春種之土,現在倆土鬧不和了,只有神閼(肚臍眼)能調解。神閼是體內真氣往來循環的樞紐,還是人體內部跟外界直接溝通的大門。神閼臨近脾胃部,五行又屬土,跟脾胃可以說是一家人。治療五行屬土的脾胃病,選它艾灸治病,見效最快。
食鹽在《本草綱目·金石部》記載:“治胃結熱喘逆,令人吐,傷寒寒熱,調和臟腑,通大小便!贝笏庠凇侗静菥V目·菜部》的記載是:“治腹中不安,理胃溫中,除邪痹毒氣!笔雏}和大蒜均能治療急性脾胃不和,再加上溫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散結的艾灸純陽火力,脾胃自然調和,病癥全無。
如果說脾和胃是一對分別唱紅臉與白臉的夫妻,隔蒜灸神閼就是這夫妻倆的孩子。夫妻不和,外人也許勸不動,但孩子哄一哄,脾胃這一對夫妻很快就和好如初了。
肚臍眼里填滿食鹽,然后拿來六瓣大蒜,分別蓋在鹽上,肚臍周圍,覆蓋面積跟一塊錢的硬幣那么大就可以了。然后點燃艾灸條,插進艾灸盒,將艾灸盒放在蒜泥上灸烤20分鐘。這種灸法中醫界稱之為隔蒜灸。
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脾胃不和時,會莫名其妙地哼唱歌曲。這是因為脾胃不和會氣機凝結,身體的本能需要借助唱歌把郁結的氣機舒散出來!饵S帝內經陰陽印象大論》即說:“脾,在聲為歌!币馑际钦f,只要脾胃有病變,人都會莫名其妙地哼唱歌曲。
⊙注:本文章部分來源于網絡,供交流學習使用(非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